"不要问我电话号码,也别打听我住哪 …… 谁也别上家里来,我不要谁回报。" 81 岁老人王素清,从 2003 年开始,通过绣鞋垫卖钱,迄今已资助百余名学生。一名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,受过老人的资助,争气的他在学校当上了班长。毕业后,"清华班长"专程送来一沓子钱作为回报,却被她"狠心"撵出了门。"要想着报效国家,别想着回报我!"老人的话,掷地有声。
(资料图片)
21 年资助百余名学子
王素清,瓦房店人,1942 年出生,现已年过八旬。年轻时的她干过厂长,开过公司,是个善于表达、"爱折腾"的女强人。退休后,她也闲不住,一心捐资助学,扶贫济困。即使在她的家庭遭遇变故,自己也很困难的时候,都没停止过。
王素清捐资助学的缘起在 23 年前。2000 年,王素清的 3 个儿子和儿媳妇先后下岗,为解决自己孩子的吃饭问题,她经过各方考察和研究,在张山咀村租了几亩地,扎起了大棚种葡萄。第一年栽上的葡萄苗,第二年结果,就收回了成本。到第三年,王素清俨然成了闻名乡里的"大棚葡萄种植第一人"。2003 年,瓦房店妇联了解她的事迹后,请她去交流经验。正是这次机会,王素清得知妇联"春蕾计划"扶贫助学活动,捐出了她的第一笔助学款,1000 元。自此,王素清开始了其长达 21 年的捐资助学之行。
"我捐钱有两个原则。第一,我要见到孩子,要把钱直接给孩子。"王素清表示,妇联的助学活动能满足她的要求,所以她每年都参加。"春蕾计划"扶贫助学活动,是由妇联从各个学校直接筛选出一批家庭贫困、品学兼优的学生,然后组织对接给像王素清这样的爱心人士。"最早一个学生捐 200 元,近些年都是捐 500 元。"王素清介绍,这 21 年来,她每年都捐助 5 名至 8 名学生。
"第二,不留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,谁也别上家里来,我不要谁回报。"王素清告诉记者,参加助学活动时,即使有学生要她的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,她也不给,她会告诉孩子们,"要好好学习,以后有能力要把爱心传递给别人。"除了每年参加妇联的活动,王素清还会通过读报看新闻留意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,然后主动登门送钱。
绣鞋垫卖钱捐资助学
2003 年,王素清的葡萄大棚因为土地被征用而拆除了,她的葡萄苗也都送给了土城乡的村民。不过,王素清有学习自母亲的刺绣技术,她开始用绣鞋垫卖钱的方法,继续资助贫困学生。在鞋垫上绣福字,或花鸟虫鱼等吉祥物,手工精细,寓意美好。她平均 10 天能绣一副,一副能卖 200 元。"很多人抢着要。"王素清略显骄傲地说。
而对于她捐助过的学生,王素清能记住得很少。有个叫程鑫的学生,因为父亲早亡,家庭贫困,成了低保户,是她从《半岛晨报》的报道中发现的。当时她和朋友一起驱车几十里找到程鑫母亲,捐了 2000 元钱。前几年,听说程鑫考上了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,她还挺欣慰的。
"清华班长"送钱回报被撵出门
还有一个特别的学生,叫王旭,是王素清同小区邻居的孩子。2008 年,王素清从新闻报道里得知这个孩子成绩优秀,考上了清华大学,但家庭贫困,是低保户。于是,她找到了王旭,给了 500 元钱,并鼓励他好好学习。当王素清第二年再去给王旭捐钱时得知,王旭很争气,不仅在清华大学当了班长,还选上了航空定向生,获得了奖学金。这一年,王旭婉拒了她的捐助。更令王素清没想到的是,王旭大学毕业后,和母亲拿了一沓子钱敲响了王素清家门,说要感谢她。"那沓子钱至少五六千元。我给他们娘俩都撵出去了,钱也扔出了门。"王素清说,她告诉王旭,要想着报效国家,不用想着回报她。
不留信息、不让回报,没有记账习惯的王素清,这些年不记得捐了多少钱,也不记得帮了多少人。面对记者的采访,她笑着说,"咱没多大本事,没多少钱。省吃俭用点,能帮一个就帮一个。"
开朗乐观背后也有苦痛辛酸
不过,在王素清开朗乐观、热心助人的背后,也有过一段苦痛辛酸。
2008 年,王素清的大儿子因罹患脑脊索瘤医治无效去世。在她大儿子生病治病的那两年,他们家前后花费了 30 多万元,家底都快被掏空了。而大儿子去世后,王素清每次看到儿子的遗物都会伤心大哭,每次大哭又会引起她心脏的剧烈绞痛,以至于喘不上来气,需要送医急救。王素清形容自己是"来回抢救了 9 次,2 次差点死了"。直到拗不过家人的劝说,王素清做了心脏搭桥手术,在血管里放了一个支架,她的心绞痛才得以缓解。
但在这期间,王素清依然坚持参与妇联组织的助学活动。瓦房店妇联有工作人员曾劝她别捐了,明明自己都很困难了。对此,王素清一再表示,"我已经立下誓言了,不能半途而废。"她始终感念着大儿子生病期间,很多社会爱心人士对他们一家的帮助。
"我要坚持到最后一天"
王素清不打麻将,不跳广场舞,也不爱旅游,却一心坚持扶贫助困。她的精神深刻地影响了身边人,她的朋友、家人中,很多人陆续加入了捐资助学的行列,和她一道帮助贫困学生。王素清告诉记者,从去年开始,她小孙子也跟着她参加妇联的助学活动了。"我们去年资助了 8 个学生,今年也资助了 8 个学生,明年计划是 10 个学生。"她表示。
提到家人,王素清的语气是十分幸福的。采访过程中,她多次表示家人对她都很好,孙子们也都很有孝心,家庭和睦也是她坚持捐资助学的基础。和任何一个普通的奶奶一样,她也不时操心着孙辈们婚假生育之类的事。
目前,已年过八旬的王素清老人,身体健康,耳聪目明,谈笑自如,她和老伴仍然坚持着独立自主的生活。"生命不息,帮困不止。如果能力允许,我要坚持到最后一天。"王素清说。
半岛晨报、39 度视频记者卓泽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