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房产>正文

这部诈骗纪录片,拍得比《孤注一掷》更心惊胆颤,可惜,看不到了

2023-08-25 01:26:17 来源: 青石电影

要提名今年华语的恐怖电影,《孤注一掷》绝对有一席之地。


(资料图)

看完电影《孤注一掷》很久,还有不少观众感到后怕。

张艺兴饰演的潘生被诈骗犯压在地上狠打,耳朵都差点被撕下来。

王传君饰演的诈骗头子,假装好心帮受害者剪下保鲜膜,结果一剪子划破了对方的脖子,血流如注。

每当回忆起这些场景,很多观众和我一样,痛感和恐惧立刻蔓延至全身。

这样取材真实、令人不寒而栗的电影,不仅我们在看,连国外的诈骗分子也在密切关注着。

据说,影片中“美女荷官”金晨在线发牌的剧照已经被境外不法分子用作宣传。

令人愤怒的是,导演申奥路演时说过自己被境外诈骗犯人身威胁的事情。

无独有偶,河南卧底记者冒死卧底缅北120天,拍摄了一部名叫《边境蛇影》的纪录片,解密缅北诈骗全流程。

它拍出来的东西,比《孤注一掷》呈现出来的更让人心惊胆颤。

结果播出没多久,就被国外犯罪集团盯上了。

犯罪分子首次提出0赎金放6人,但前提条件是,播出方必须全网下架该视频。

遗憾的是,各大平台已经搜不到记者们冒死拍摄的纪录片。

虽说很可惜,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,片中不少受害者因此获救,那么这部纪录片就已经价值斐然了。

那这部纪录片到底拍摄了什么让犯罪分子如此恐慌,甚至愿意主动释放受害者?咱们来一探究竟。

01、嘎腰子、血奴、活埋,诈骗者无所不用其极

小朋,家庭贫困,母亲辛苦拉扯着他长大。

突然有一天,母亲收到小朋发来的消息,里面有一段视频是儿子被绑住双手挨打的画面。

母亲这才知道,小朋是被骗去了缅北。

这时,诈骗集团提出用三十万赎金换小朋的要求,即使赎金一降再降,家徒四壁的小朋家也根本拿不出来。

母亲看着儿子整天挨打,精神状态堪忧,甚至有了跳楼自杀的想法,无奈之下,母亲联系上了河南都市频道,希望借助舆论的力量解救自己的儿子。

小朋家是我国千千万万个遭遇缅北诈骗的受害家庭之一。

为了能揭露缅北诈骗的罪恶,早在半年前,河南都市频道4位记者提出了拍摄纪录片的想法。

他们主动联系了网络上的“高薪招聘”的黑中介,跟随“蛇头”偷渡出境。

在长达四个月的时间里,他们小心翼翼地使用微缩摄像头拍摄下珍贵的一手资料,有了我们看到的纪录片。

血淋淋、暴力、惨绝人寰……用再多的形容词,都无法准确地概括它。

有人刚被骗进园区,就目睹了终生难忘的一幕——

一个已经全身缠满绷带的人,还在被一群人围着打!

被监控、挨打、虐待,构成了缅北园区受害者们生活的日常。

被骗者完不成业绩、骗不出钱、有逃跑的意图时,诈骗犯们就会轮番上阵,拳打脚踢。

打累了,就用电击,长期完不成业绩的会被扔进专门的“水牢”中。

受害者们被紧紧捆绑,不能吃饭,不能动弹。

鼻子以下全被水浸泡,排泄都只能在水牢里完成,完全没有做人的尊严。

可怖的是,水牢里还会放进蛇等动物,受害者们只能无助又绝望地喊着“我错了,下次再也不敢了”。

以上片段,都来自《边境蛇影》中几位幸存受访者的真实经历。

他们中有年轻刚毕业的小伙子,有做生意的大老板,甚至有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。

亲属们收到挨打的视频,有的二话不说买房交完了赎金,事后却得知孩子被卖到了另一个园区;

有人把赎金转给对方,却自此失去了孩子的消息……

不论是受害者们还是他们的家人,过的都是饱受煎熬的地狱生活。

02、每一个人,都有可能掉进陷阱

在了解缅北诈骗全流程之前,想必很多人都傲慢地以为一定是受害者太贪婪了所以被骗。

但看了纪录片后,我觉得这种偏见应该破除了。

纪录片中的李伟,在山东济南经营者一家公司。

一天欠债者给他打电话说还钱,让他前往指定的地址去拿。

李伟也没起疑心,按照电话中说的地址赴约,没想到只见到了欠债人的几个朋友。

兜兜转转几小时,等下车后李伟才发现自己被人卖到了缅甸。

不难发现,现在的诈骗手法已然已过去不同了,所有人都有可能掉入他们设置的层层陷阱中。

比起李伟,小朋受骗过程才更显荒诞魔幻。

小朋跟家里的表哥前去缅甸打工,但没想到表哥以3万块把他卖给了缅北电诈集团。

这可是有着血脉关系的亲人啊!

由于诈骗集团的凶恶,很多被困的人为了保命,被迫向家里人要钱或是诱骗亲人来缅北。

不然,就会经历前述种种惨绝人寰的酷刑。

看到纪录片这些受害者经历,很多人总结说是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低,容易受骗。

还有人说,这种很好预防,一旦有亲友提出去边远地方打工,直接拒绝就行了。

但要我说,这又是另一种傲慢。

最近,一条热搜上的新闻让很多人久久不能缓过神来。

中科院博士张实找到了一份在东南亚做翻译的高薪工作,底薪达到了一万五,如果业绩好,能达到四五万。

他告诉家里人说,自己一两年就会回来。

事与愿违,等张实意识到不安全时,已经被诈骗集团控制了。

结果被困缅甸,家里人凑出十几万转钱失败后,受害者没有了消息。

中科院、博士等几个字眼,都指向了高学历。

没有人会怀疑他的智商,没有人会怀疑他的聪明程度,但为什么他还是受骗了呢?

咱们再来梳理一遍他“入职”的流程。

刚到那里,他遇到的事情都十分正常。

比如,在经理带领下熟悉环境;

为了更专注培训,公司让上交手机。

连他自己都说,这里封闭式管理,没啥安全问题。

之后每周,张实都会用手机与女友和家人联系,询问家里的情况。

在他的描述里,只要一年制的合同到期,他就能回国了。

如果不知道他所在的地方是缅北诈骗集团,一切看上去都很正常吧?

因为,这就是一个普通人入职可能会经历的流程。

但是,现在的诈骗早已更新换代了。

不少年轻人表示自己入职了一家公司,待遇不错,正常缴纳五险一金。

六个月后,管理者表示带大家出国团建,大家兴高采烈,丝毫没有怀疑这是“杀猪盘骗局”。

如今的诈骗,不再是因为你贪婪主动找到诈骗,而是诈骗者在境外通过一系列算法技术精准找上门来。

最近广西边检重拳出击,联合打击了跨境赌诈集团犯罪。

经过6个月侦查,他们抓获了组织运送者、查扣了涉案车辆,还捣毁了中转窝点数个,犯罪全产业链之精密让人咋舌。

其中,有境外诈骗回流人员亲述诈骗过程时说:

“他要帮集团找寻受害者,30岁左右、离异或单身的有一定经济能力,最好是找那种公职人员有编制的……

公司出资源出号,给我们包装成一个成功人士,受害人如果想调查我们,是可以调查到的。”

看到这里,你还能说自己能完全远离诈骗吗?

人人都有可能掉入诈骗者的陷阱中,为了避免诈骗,首先要做的是放下傲慢和偏见。

03、指责受害者,正中诈骗者下怀

值得一提的是,这部纪录片里还揭示了另一类无法让人同情的受害者们。

大部分人被困缅甸之前不知道自己从事的工作,但有一部分人内心是知道的。

记者:“你们知道自己是去诈骗吗?”

小年轻们:“知道。”

记者再问:“即使是被嘎腰子也不怕?”

“被嘎腰子也去,做什么事都有风险嘛。”他们几个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同样的话,在场的记者怒其不争。

于是,记者们拿出了其他受害者们被虐待的视频,他们才稍许动摇。

明知前去从事诈骗工作,但依然漠视他人的生命,在高薪诱惑下执意前往缅甸,甚至还请求记者带他们偷渡。

等到真经历了一切,被困住了,这些人才想到向国内求助,编造一套自己无辜的话术。

这样的人是受害者,但同时是诈骗集团的帮凶,说一句咎由自取并不为过。

但我们不能把以偏概全,轻飘飘地用一个“自食其果”评论所有受害者。

很多人没遇到诈骗不是因为多聪明,很可能是足够幸运。

在澎湃人物采访中科院博士家人的那篇文章末尾,张实女友是这样说的:“张实回国后要如何面对这段经历,如何带着它走下去”。

翻一翻评论区,不难理解女友的担忧。

因为很多人看过这篇文章后,在评论区里嘲笑、辱骂受害人张实。

“自己几斤几两没数?自己配得上那个工资?有啥能力能赚那么多?”

毫无同理心的发言,太让人寒心!

很多受害者们,他们有的是边远地区的青年信息闭塞,有的没有什么阅历,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:

想通过劳动让家庭变富裕,让父母和自己生活得更好。

难道这样朴素的愿望,都要被指责吗?

最该被责怪辱骂的对象,难道不是无视法律、漠视他人生生命的诈骗犯吗?

为何污名化受害人的悲剧,要一次次上演?

还是那句话,有罪的自有国家法律去评判,不要躲在键盘背后肆意评判别人的选择和人生。

整部纪录片中最让人佩服的,是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下素材的记者们。

为了取得犯罪团伙的信任,有的记者装疯卖傻,生生干掉两碗臭面条。

在娱乐至死的时代,他们坚守内心的良知和职业操守,义无反顾地奔跑在一线。

还记得小朋获救后,见到母亲一直抱着,许久没有松开,哭着说了一句“妈,我回来了,我错了”。

然后,转过头对着在场的河南都市频道的记者说“我妈生了我,但你们给我了重生。”

河南都市频道的《边境蛇影》纪录片停播后,节目最新的一条视频停留在小朋回到家乡的场景。

他终于吃上了家里热乎乎的饭,回到了熟悉的老房子。

他是幸运的,但还有很多人至今被困在那里,杳无音讯……

青石电影 | 鱼山

本文系青石电影原创内容,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

相关阅读
图说新闻
Copyright @ 2008-2015 www.tzbdw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资报道 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:553 138 779@qq.com